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三百八十四章童謠

關燈
第三百八十四章 童謠

“唉,真正做了許多年官,才越來越清楚,這世上,哪有什麽十全十美之事呢?”文孚也不禁感嘆道。這時馬車已經漸漸靠近鎮子,鎮甸之旁的草地上,正好有十幾個小孩,在一起唱著歌謠,境況十分安謐,只是待阮元一行馬車駛近之時,卻依稀聽到幾個孩子唱的乃是:

“要想吃白面,除非林清坐了殿。要想吃白面,除非林清坐了殿!”

“孩子,你且跟叔叔說一說,你方才唱的歌,是什麽言語啊?”文孚聽著這邊小孩歌謠唱詞頗為蹊蹺,便即喝止住了馬車,下車向其中一個小孩問道。

“‘要想吃白面,除非林清坐了殿’啊?叔叔。”孩子也老實回答道。

“一派胡言!”文孚聽清了歌謠詞句,更是大怒,對小孩斥道:“這歌詞說的是什麽,你知道嗎?什麽坐殿?!你可是‘坐殿’是什麽意思,那是謀反!你若是家中有謀反之人,那你也逃不了幹系,你快告訴我,這歌是誰教給你的?!”

“這……嗚嗚哇哇!”孩子哪裏見過文孚這般嚴厲之人,一時害怕,當即哭了出來。

“秋潭兄,要不還是我來問吧。”阮元見孩子哭泣之狀,自然清楚這樣的事靠嚴詞恐嚇,其實毫無用處。便也下了車,上前對那哭著的孩子溫言道:“孩子,你跟叔叔說就好了,說對了,叔叔這裏有好東西。你可清楚,這歌謠裏面,唱的是什麽意思?”
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……”孩子依然哭泣不止。

“那……林清是何人,你可認得?”

“我……我也不認識什麽林清,叔叔,這首歌就是以前村子裏一個酒館夥計教我的,現在也見不到了,和我爹、我娘都沒關系啊。叔叔,你可不要嚇唬我啊?”孩子哭道。

“那好吧,這些銀子,你拿去給其他孩子分了吧。”說著,阮元也從衣袋中取了幾枚碎銀子,放在孩子手上,道:“你們若想吃上白面啊,也不用等什麽林清坐殿,你看,今日你們在路上遇到叔叔我了,不就能吃到白面了嗎?這歌說得不對,以後也就不用唱了。對了,你們這裏……吃面真的很不容易嗎?”

“叔叔,我……我們這裏以前還可以的,可是最近幾年,總是有旱災,所以麥子就貴了,爹爹他也是前些年種了幾片番薯,咱們才能活下去,可是……叔叔,白面饃饃真的很好吃呀……”孩子看著手中的碎銀子,似乎只知道可以換面,卻也不知能換多少,但即便如此,卻也和阮元多說了幾句話。

“好啦,把銀子分給你的朋友吧。”阮元一邊說著,一邊回了車上,文孚見狀,一時自覺慚愧,便也取了兩塊碎銀交給了孩子。那孩子果然尚屬天真,除了自己一塊銀子,其他幾塊都分給了別的孩子。阮元和文孚看孩子們都領了錢,方才離去。

直到馬車即將駛過鎮子,文孚方才對阮元嘆道:“伯元啊,看你這樣,我也真是自嘆不如啊,這些碎銀子雖說不多,可也夠那幾個孩子吃半個月饅頭了吧?不過,這‘坐殿’之語,你不覺得蹊蹺嗎?”

“是不一般啊,可是秋潭兄,這些畢竟只是孩子,他們能做什麽呢?你說我該問的,不也問出來了嗎?”阮元想著若是能在鎮子附近多停留些時分,或許能問出更多有關“林清”之事,但趕路要緊,必須在日落前到達林縣,也就沒有多問。仔細想想,只有一個“林清”的名字,似乎也找不出多少異常。

“伯元,就這一個林清的名字,還有這林縣,你說這……真的能尋出線索嗎?”文孚疑惑道。

“沒辦法啊,咱們只是路過,剩下的事,還不如告訴皇上,等皇上遣人到這裏再問一遍,或許也就能查個水落石出了。秋潭兄,現在還是趕路要緊啊,還有一個時辰,太陽就要落了。”想著畢竟還是控案要緊,阮元和文孚只好加快行車速度,不過片刻,小鎮便消失在了地平線上。

林縣的控案,呈控之人劉道翔準備充分,收集了知縣李道謙大量濫收漕糧的實證,阮元等人便如實上報,嘉慶也果然將李道謙革職懲處。很快,吉蘭泰鹽務之事也有了結果,嘉慶與大學士、戶部大臣商議之後,認為吉鹽一年的產量只能上繳三四萬兩鹽稅,相比於龐大的國庫收支,實在微不足道,便即下詔將鹽池還給阿拉善王,任憑百姓自主開采,只是不得南下皇甫川銷售。至於其他調換鹽引諸事,嘉慶則全部認可了阮元的提議。七月之際,阮元也回到了京城。

這時《全唐文》編修之事已漸告竣,是以阮元雖名為工部侍郎,大部分時間卻還是要到文穎館幫忙編撰。直到八月初這一日,阮元終於將自己負責編定的百餘卷《全唐文》繕寫完畢,一並送到了館裏定稿,想著早些退值,也能盡快歸家陪陪妻兒,便即信步向西華門走去。不想走到門口之處,竟聽到了張進忠的聲音:

“劉得財、劉金,我跟你們說了多少遍了。這裏不是尋常之地,是皇城宮禁!你們看守西華門的時候,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!若是真有奸邪之輩趁你們不註意,潛進宮禁之中偷盜,甚至行謀逆之事,你們擔得起這個責任嗎?我再警告你們一次,若是這樣的事出來了,你們兩個都得掉腦袋!”

“皇上不是去承德了嗎?宮裏也沒幾個人,至於嗎?”一個聲音小聲嘟囔道,阮元也不知道他就是劉金。

“你說什麽?宮禁重地,絕不許任何外人擅入,這你都不清楚嗎?!”張進忠看劉金還敢頂嘴,也對他大怒道:“再說了,外人偷入宮禁之事,這一兩年來出了多少次,你們是不知道嗎?前年的時候,有個無知之徒蔣廷柱,跑到午門去放爆竹,今年六月份的時候,奸民董廷燮擅入午門,這兩件事要不是禁軍及早發現,還不知要鬧多大亂子呢!劉得財,你也是的,我平日隨侍皇上,沒工夫管你們,可這管教之事,你到底是怎麽做的?!劉金以前在圓明園,可你在宮裏當過差啊?你怎得將這劉金教的不僅不知規矩,還學會頂嘴了?!”

只是這時,張進忠似乎也看到了阮元,忙對二劉道:“算了,今日我還有要事,我也知道你們平日辛苦,這次我既往不咎,但下次若是你們再讓我看到在禁門之內打盹,我絕對不會再留情面!”說著,也示意二人退下,二劉忙謝過了張進忠,匆匆閃到一旁去了。

“阮侍郎,您來得正好,皇上這裏有一道旨,正是要給你的。你且過來,先接了旨罷!”張進忠看著阮元,原先怒氣方才漸漸消散。阮元也知道張進忠原本應該隨侍承德,這時突然出現在紫禁城,應該就是來給自己傳旨的,當即隨了張進忠過去,直到一處僻靜的門房之內,張進忠也讓阮元對著聖旨下拜,道:

“奉上諭,阮元調補漕運總督,其工部右侍郎之職,由原漕運總督許兆椿補任。阮元接旨之後,先將國史館史稿、文穎館文稿上呈館內,隨後赴承德見駕,待見駕之後,再赴天津與許兆椿交辦漕運之事,不得有誤,欽此!”

阮元聽了詔旨之後,心中竟也忽然多了一絲輕松之感。

這漕運總督,乃是明朝中葉因漕糧北運形成之職,明初永樂皇帝定都北京,便即定下南方漕糧經大運河北運之制,並設立漕運總兵一員,坐鎮淮安督辦漕運。但後來因漕運多需與沿漕諸省交涉之故,頗有文官介入,終於在景泰年間,明朝正式設立文職的漕運總督,一並駐於淮安督辦漕運,漕督之制方才定下,清代已無漕運總兵,只是漕運總督麾下保留了一只千餘人的綠營軍,稱為漕標。但明代漕運總督又兼鳳陽巡撫,清時漕督不涉地方政務,只養廉名位,同於巡撫。其官職全稱為“總督淮揚各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,兼理糧餉”,可見其職能頗廣。

所謂漕糧,即沿漕沿江各省,每年需要定期向中央繳納的糧食賦稅,這時有漕賦直省共有八處:山東、河南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。因河南漕糧由山東代運之故,此時“八省漕糧”與“七省漕糧”均為通用稱謂,一年需運送的漕糧,一般認為有四百萬石。漕督不僅需要在淮安對漕運船只居中調度,也需要親自跟隨漕船北上天津,卻也頗為辛苦。當然,若是心術不正之漕督,向漕幫濫行勒索門規、幫費,實例亦往往有之,在當時封疆大吏之中,也是一處要職。而且漕運總督部院所在淮安,本就處於江蘇境內,阮元又是江蘇籍官員,能出任漕督一職,自也是嘉慶對他格外看重之故。

是以這時阮元也先作試探,向張進忠道:“臣接旨,臣眼下已將《全唐文》編撰完畢,只待隨後幾日將國史稿本交割,便即北上面聖。只是……張公公,我本就是江蘇籍貫,皇上卻是為何要我來當這個漕運總督呢?”

“阮侍郎,這件事我本是不該問的,現在也只能向你略言一二,皇上最近,是想著對江蘇官場有些調整的,我只是個太監,其他諸事,本不該問,阮大人到了承德,再向皇上請教便是了。”說罷,也收了詔旨,向阮元回拜過了,便即離去。

阮元聽了張進忠之言,雖有些欣喜,卻也多了幾分憂心,嘉慶能重用自己固然是好事,可漕務素來多弊,自己能否在漕督任上興利除弊,卻也沒有必然把握。

從次日開始,阮元便也將《國史儒林傳》所著稿本盡數取出,準備上交史館,但阮元終是心系儒者傳世之事,擔心稿本在定稿之時,竟有後人因學派之別,將自己稿本大加刪改,如此自己心血便是白費了。故而連日雇了揚州會館中許多文書舉人,助自己抄錄一通,並囑咐阮常生待副本錄盡,再替自己上交原稿。隨即備了快馬,星夜兼程往承德而來,直到張三營行宮,方才見到嘉慶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